為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紡織行業生產運行的直接影響,中紡聯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對紡織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進行調查。調查顯示,最近一周內,紡織企業復工復產總體穩步推進,已復工企業及返崗工人人數持續增多。
中紡聯集群辦、園區辦對全國15個省份的29個重點紡織產業集群進行了調查,迄今共有1.1萬戶紡織企業復工生產,占上述集群企業總數的21.1%。
調查顯示,最近一周以來,紡織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逐步改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復工開市進度有所加快,2月中下旬比較突出的產業鏈上下游復工不同步問題逐步緩解,產業鏈運轉協同性正在逐漸恢復。
紡織產業鏈上游環節復工復產情況一直相對較好,在復工初期即體現出生產裝備自動化數字化水平較高、對人工依賴程度較低的優勢。被調查企業中,85%左右的化纖及棉紡企業目前均恢復開工生產。
產業鏈終端行業受到工人返崗不足以及人員眾多引起防疫管理難度大、防疫物資采購困難等因素影響,初期復工復產進度緩慢,但近期情況明顯好轉。
同時,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進度總體仍較為緩慢,根據中紡聯對29個重點產業集群的調查數據,共有9149戶規模以下企業實現復工,占集群規模以下企業總數的比例僅為18.4%。除了工人短缺、防疫物資采購困難等原因外,大企業外包訂單減少及專業市場尚未完全恢復,也是小微企業復工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出,近期,隨著各級政府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前期制約企業復工的人員返崗、物流運輸、防疫物資采購等問題正在逐漸得到緩解,但困難情況在局部地區仍然存在,物流運力及價格也仍需一段時間方能恢復正常。